《前言》
本篇的主題是如何學電腦。希望對初學者能有幫助。電腦在普及後,不再是冷冰冰的高科技產品,反而比較像家電用品。網際網路的盛行,更是讓人認為 不懂電腦是可恥的、是落伍的;不會用電腦簡直就像是沒看過電視的原始人。於是大家開始買電腦、學電 腦、上網、使用電子郵件、用彩色印表機印卡片,名片上開始印電子郵件,更無聊的還會把自己叫做e世代 之類的名詞。
其實這是很奇怪的,我認為這沒什麼意義,電腦不是趕流行的東西。
電腦由兩種東西組成,硬體和軟體(有的書上會提到韌體,就是硬體和軟體的綜合體),硬體就是你 看的到的東西,螢幕、鍵盤、主機板和硬碟機等等;軟體是指你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像是Windows 98、 IE、Word、紅色警戒等等;你拿著Windows 98的安裝光碟片,就是拿著記錄了軟體(Windows 98)的硬體(光碟 片)。
電腦的迷人之處在於軟體;硬體的功能在於控制軟體(滑鼠)、讓軟體執行的更快(CPU),或是讓軟 體來使用(音效卡),或是讓你更舒適的使用軟體(大尺寸的螢幕)。在計算機概論的書中,則是把電腦分 為輸入、算術邏輯、記憶、輸出等等功能。
軟體的種類很多,系統類、影音類、安全類、文書編輯類等等;每一類又有數種到數百種軟體,每一套 軟體又有自己的功能與操作方式。
數萬種軟體,你要全學會嗎?不用。
所謂的學電腦,對軟體來說,就是學會用某一種軟體來做某一類事。對硬體來說,就是學用使用某一種 硬體來執行某種軟體。
這是最基本的觀念,依照使用領域的不同,每個人會利用的軟體都不大相同。像是工程類的人也許就會 用AutoCAD、Pro/E等等;平面美工類人員就會用PhotoShop、CorelDraw等等;3D影像設計就會去用MAYA、 3D MAX等等。他們也知道自己的電腦應該安裝那一顆CPU、裝多少記憶體來讓自己的電腦運作效率更好。
我認為初學者不用去懂硬體的規格,因為初學者不應該為了這種東西而困惑,所以我就不提硬體了。
許多初學者都會迷惑,不知道該學那一類軟體;其實這是很奇怪的疑問,想想你為什麼買電腦就知道你 需要什麼軟體了。
軟體分兩種,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作業系統就是Windows 98、Windows 98 SE、Windows 2000等等, 應用程式就是UltraEdit、Word、Excel、Norton Utility、PhotoImpact等等。軟體有分一定要懂、懂最好 、不懂就算了三種等級;Windows 的基本操作是「一定要懂」的(如果你是用Linux就不用懂這些),像是檔案 的複製、開啟、捷徑的使用、軟體的安裝等等,不懂的話,很難去使用其它的軟體;懂最好的等級是指你如 果懂,可以比較方便做事,不會用Outlook收信,那麼你就必須懂另一套收信軟體,否則你有沒有電子郵件 根本沒差,因為你根本看不到郵件。不會用Word,那麼你可以學另一種文書編輯軟體;不會用Excel,也可 以用別的,很少有軟體是唯一的,所以你會不會用Word和你會不會寫出漂亮的報告完全無關;這種就叫做 「懂最好」,「不懂就算了」指的是專門的軟體,像是PhotoShop、AutoCAD、MAYA等等,這些東西你不見得 用的到,所以你懂不懂根本沒差。
所以,先依照你的需要來學習軟體,如果你是學生,需要打報告,那麼你可以先去了解什麼軟體適合 寫報告;如果你需要寫程式,那麼可以去了解那一套軟體的操作界面可以讓你更方便地寫出程式來。
初學者第一大忌是貪心,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用。第二大忌是懶惰,學一些皮毛就不學了,什麼東西 都會一點,卻沒有一樣精通的技術或軟體。
學軟體的捷徑是什麼呢?答案是沒有捷徑,不斷的嘗試、讀使用說明才是唯一的路,如果有人自稱是高 手,那他一定花過不少的苦心在這套軟體上,如果只會使用基本功能,那實在不足以列入高手之林,頂多是 「有用過」罷了。
Windows在當機後,能解決的人是高手嗎?是,也不是;因為能造成Windows當機的原因太多,一個人能 解決十種當機原因就很了不起了,但是當他遇到第十一種情形時,他的處境和初學者沒有不同。為什 麼有辦法能解決十種問題呢?因為經驗法則,看到什麼訊息,就知道是那裡出了錯,於是開始動手,於是 問題解決;所以,經驗是初學者之所以是初學者的地方,菜鳥和老鳥的不同,就在於老鳥吃過菜鳥遇到的 苦頭,老鳥學聰明了,所以菜鳥遇到的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遇到問題就重灌系統,對初學者來說是最要不得的,這代表你以後對系統問題的脆弱,是不堪一擊的; 遇到問題需要解決問題,不是逃避問題。
所以,學電腦難嗎?不難,但是需要時間;你需要時間來選擇你的目標,需要時間來摸索你學習的方向 ,需要時間來了解你的工具,你的電腦。
11/21/2000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