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台電腦上,能安裝的東西很多,最基本的零件為CPU、DRAM、主機板、機殼、電源供應器、顯示卡、鍵盤 、硬碟、光碟機、軟碟機和螢幕,再加上必要的連接線及電線。這些東西裝妥後就能開機進Windows 98/Linux 了。
我們就上面這幾種必備的東西和其它常見的電腦零件做個採購上的建議或是介紹。
第十六篇-談燒錄機
《燒錄機的選購》
燒錄機的價格一降再降,對使用者而言是一大福音,然而會降價的原因是,新的機種又出來了。如果你 想追著最新最快的規格跑,那麼除非你荷包滿滿,否則不管怎麼樣你都覺得貴。
燒錄機的原理是用雷射光束打在燒錄片上,烙印出深淺不一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你片子上可以讀取的 資料。在雷射技術的提升下,我們可以烙印出各細小的痕跡,所以以後的光碟機將會更小或是容量更大 (如DVD, 近場光碟)。
燒錄資料不是像MO機或是軟碟機一般,把資料拉過去就可以存進去了,除非Windows有直接支援這種功能 ,Windows XP好像有,可是我沒試過。燒錄需要軟體,通常在買燒錄機 時就會附贈,如Adaptec Easy CD Creater、NERO等等。像我就是用NERO,蠻好用的, 設定上很簡單,又是中文版,使用起來很方便,反正買燒錄機時有送,就跟著用了。
燒錄片的價格低的離譜,很多都不到十元,比磁碟片還便宜,那是因為我們台灣是光碟片製造地,國產 的光碟片當然可以把價格壓低,但是在買燒錄片時要注意,片子支援的燒錄速度能不能跟上你燒錄機的 燒錄速度?片子燒壞了能不能換?如果可以換的話,就更省錢了。
我們來談談RW功能。
燒錄機分兩種,CD-R與CD-RW,因為CD-RW機種也有CD-R的功能,所以市面上大多是這種產品,R是指 Record,RW是指ReWrite,就是重覆寫入。一片RW片可以重覆讀寫許多次,對於常常更改的資料,可以 省去燒錄片的成本。RW燒錄片和燒錄片不同,一片約要幾十元,數百元的也有,不要買錯。
為了提高RW的實用性,許多燒錄軟體提供另一種功能,就是將CD-RW片子格式化成另一種不同於CD-R的格式, 稱為UDF,然後配合軟體,便能將CD-RW當做磁片一般地使用,不過缺點是這種格式的RW片子需要用別的軟體 來讀取,像NERO的InCD就是這一種軟體。它的原理是將要燒的資料封裝成一個個的封包(package)然後慢慢 的燒到燒錄機裡。
再來談談燒錄速度的問題。
最近的主流從二十倍速到二十四倍速,三十二倍速的機種也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四十倍速的機種已問市,那麼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要怎麼選擇?
以一張普通的650MB燒錄片來計算,燒一張片子,以規格上來說,六倍燒錄約要十三分鐘,八倍燒錄需要約 九分鐘半,十倍燒只要八分鐘左右,十二倍燒約六分鐘半,十六倍燒約是五分鐘,這是以650MB裝滿的時候 來計算,若是不足650MB,時間又更低了。問題在於,你需要趕在八分鐘內燒好一張片子嗎?
如果你是靠燒大補帖維生,每日的燒錄需求量很大,那麼你就有需要,如果你是守法的使用者,燒錄機只 是你備份資料的工具,除非你天天都要把硬碟壓縮後燒到光碟裡,否則也沒必要追求高速燒錄。若是網路 伺服器的管理者,你需要快速的燒錄,以免燒錄時間太長,被上網的人把系統資源秏的七七八八,容易 把片子燒壞。
CD-RW燒錄速度現在最快在十二倍速,但是需要搭配十二倍速RW燒錄的專用片。通常比較便宜的都是四倍速RW的片 子,也就是最多只能用四倍速來做燒錄動作。RW的速度不能大幅提升是技術的因素,因為現在RW片的材質並 不能承受太快速的燒錄,否則會有資料遺失的問題。
有一種規格叫Burn-Proof,可以讓燒壞的可能性降低,現在有這種功能的機種蠻多的,如果你 擔心燒壞片子的話,可以試試這種產品。Burn-Proof可以防止Buffer Under Run的發生,也就是緩衝區 不足的情形。 Burn-Proof是Sanyo提出的規格,燒錄機大廠RICOH提出的類似技術叫JustLink,原理一樣。就是燒錄時 ,若發現緩衝區的資料不足,則雷射光將會停止在燒錄點,等緩衝區的資料滿了再繼續燒下去。還有很 多其它號稱燒不死的技術,原理都大同小異。
依你的個人需要來選擇燒錄機,我的建議是買二十倍速以上燒錄、八倍速以上重覆燒錄的機種就可以了,因為時間上 應該可以忍受,不要期待燒錄機像硬碟那麼快。
以上所說的燒錄機是指CD燒錄,DVD燒錄機的規格現在還不明朗,各吹各的調,所以產品也貴,也不普及, 因為沒有所謂的標準。一般使用者應該不會有這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