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台電腦上,能安裝的東西很多,最基本的零件為CPU、DRAM、主機板、機殼、電源供應器、顯示卡、鍵盤 、硬碟、光碟機、軟碟機和螢幕,再加上必要的連接線及電線。這些東西裝妥後就能開機進OS了。

我們就上面這幾種必備的東西和其它常見的電腦零件做個採購上的建議或是介紹。本篇更新日期為2002/11/23。

第二篇-談主機板



《主機板的選購》

主機板是電腦的航空母艦,不管多強的界面卡,也得裝在適合的主機板上才能跑的順。主機板的英文有點亂,有的 是寫Main Board,有的是寫成Mother Board,反正簡寫都是MB,不要和Mega Byte的MB搞混即可。

主機板上的零件有AGP插槽、PCI插槽、ISA插槽、CNR插槽、CPU插座、南北橋晶片組、BIOS和DRAM插槽等 等,主機板又分為AT、MicroATX、FlexATX、NLF及ATX多種規格,ATX規格是現在的主流規格,AT的主機板 就是後面的鍵盤接頭是「大頭」的那種,不建議購買(要買到也蠻難的)。 而MicroATX和FlexATX的主機板相當小,是為了讓電腦減小體積所設計,擴充性差,若你沒有 這種需求,就不要買,但是若你的機殼是專為這兩種尺寸所設計,那麼當然別無選擇。

PCI插槽(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通常是白色的,不過有些主機板廠商會將其設計成不同顏色。 基本上是愈多愈好,目前的主機板有看到6支PCI插槽的產品。PCI插槽 分為32Bit和64Bit,64Bit的PCI插槽只有在高階的產品上才看的到,目前尚未普及;64Bit的PCI插槽比較長, 很容易分辨。PCI插槽的傳輸速率的 算法是:32位元等於4位元組(byte),而在外頻為100MHz時且除頻為1/3時,PCI插槽的頻率為33.3MHz,也就是每秒 動作33.3百萬次,4位元組乘上33.3百萬可得133.2百萬位元組,就是我們常說的133MB/s。同理,在同樣的時脈下,64位元的 PCI插槽的傳輸速率則是266MB/s。如果把外頻超頻到37MHz,則PCI的頻率為148MB/s,跑比較快,但是你得 注意你的PCI裝置能不能承受這種高頻運作,有的硬碟會因此陣亡,要注意。

PCI的優點是速度快(至少不慢),但是缺點是,多個PCI設備將會平分PCI所提供的頻寬,你的PCI設備愈多, 每個設備能使用的頻寬就愈少。

ISA插槽(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通常是黑色的,現在的主機板設計上漸漸把ISA插槽減少 或直接取消,所以很難看到了。因為ISA插槽的傳輸速率太低,最多只有16位元,而且ISA插槽的界面卡 現在太少了,只有某些還原卡或特殊設計的卡才會用到。因此ISA插槽的數量並不是購買主機板的主要 考量,除非你有ISA的卡要用。

AGP插槽(Accelerator Graphics Port,有時翻譯成AGP埠)是Intel提出的顯示卡專用插槽規格, 有分為AGP 1X、AGP 2X、AGP 4X、AGP 8X和AGP PRO等等規格,其中AGP PRO比較不常見,大部份還是AGP 4X, 最新的則是AGP 8X,而AGP 4X的插槽依然可以安裝其它規格的顯示卡。

AGP插槽的傳輸速率是這樣算的:外頻為100MHz時,AGP插槽的頻率為66.6MHz,4乘上66.6可得到266.4MB/s, 而若以4X的規格來運作則為266MB/s乘上4得到1064MB/s的驚人速度。不過要記住的是,這種傳輸速率好比是 高速公路的限速,而顯示卡可看做是一台汽車,顯示卡本身能不能發揮這種速度和AGP插槽的傳輸速率無關, 如果顯示卡每秒最多只能處理100MB的資料,1064MB/s的傳輸速率和200MB/s的傳輸速率並不會讓你感到任何 不同,AGP插槽的這種設計只是為了讓未來更高速的顯示卡不會受到頻寬的限制,因為以前的顯示卡都是以 PCI規格來設計,但是在顯示卡所需頻寬越來越大的情況下,PCI插槽已經不敷使用,所以Intel在當年推出 他的顯示卡時,同時推出這種規格,解決了各大顯示卡廠商的問題。

CNR(Communication Network Riser)也是Intel提出的,在它之前還有一種叫AMR (好像是Audio Modem Riser的縮寫)的插槽,目的是用來取代ISA插槽,因為有些卡不必用到高傳輸速率, 設計成PCI的話成本會升高,所以提出這種插槽,用來安裝這類的界面卡。但 是後來的市場證明了,這種插槽幾乎和廢物沒什麼兩樣,不知道是南部資訊較慢還是怎麼樣, 我在各賣場都沒看過支援這種CNR插槽 的界面卡。主機板上有沒有這種卡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差別。

ACR插槽(Advanced Communications Riser)是VIA提出的規格(另一說是AMD提出的規格),提供的功能與 AMR/CNR是一樣的,就是給網路卡或是音效卡、數據卡使用的,因為這些卡並不需要太高的傳輸,用PCI的話 有點大材小用,所以提出這些東西,不同的是,ACR的長相和PCI一樣,只是上下相反,可以讓主機板廠商 省去製做AMR/CNR插槽的成本,直接用PCI的插槽來裝就可以了。

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簡寫,通常稱為萬用序列埠。支援熱插拔(指裝上和拔掉時不用關機)、隨 插即用等等,相當方便,一台電腦最多可同時連接127個USB裝置。現在USB的規格若是1.0版,則傳輸速率 為12Mbps/Sec,USB 2.0 則提昇到每秒480Mbps,USB發展的很快,不管是滑鼠、鍵盤、燈泡、手機充電器都有產品問世。 隨著傳輸速率的增加,外接式硬碟也是USB的一大應用。

IEEE 1394是IEEE (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提出的規格,速度比USB 1.0快,有80Mbps的速度, 但是現在通常只有在DV (Digital Vidio)的裝置上有看到這種規格的應用。

PS/2 Port有兩個,一個接滑鼠,一個接鍵盤,不要接錯了。在以前的AT主機板上,鍵盤都是一種較大的接頭, 但是在ATX的主機板上已不再提供這種接頭。

Serial Port翻成序列埠,也就是我們在說的COM1、COM2等等,可安裝數據機與滑鼠等等設備。

Parallel Port翻成並列埠,可以用來裝ZIP磁碟機、掃描器與印表機等裝置。因為它的速度比Serial Port 要來的快。

CPU插座可分為Slot式及Socket式,在Socket式的商品上,皆是ZIF(Zero In Force)設計,這種設 計讓CPU好拆好裝。需要考量的重點是插座的附近的電容會不會靠太近?電容靠太近的話,會讓你安裝較大型 風扇、散熱片時連裝都裝不下,是很麻煩的事情。Socket 分為 Socket 7、Socket A(又稱Socket 462)及 Socket 370、Socket 423及Socket 478五種,Socket 7是給K6/K6-2/Pentium/Pentium MMX安裝的,Socket A是 給Athlon/Athlon XP及Duron/Duron Morgan安裝的,Socket 370是給Pentium III、Celeron安裝的, 以前尚有給Intel Pentium PRO安裝用的Socket 8,但是因為Pentium PRO停產,現在已經看不到這類商品。 Socket 423和Socket 478都是Pentium 4的專屬規格。 不同Socket不能混用,接腳數不同,電氣規格也不同,也裝不下。

Slot式的分為Slot A及Slot 1,Slot A 是給Athlon安裝的,而Slot 1是給Pentium III及Celeron安裝的。 Socket 370的CPU可由轉接卡安裝至Slot 1上,但是因為現在的Pentium III及Celeron都是設計成 Socket 370形式,所以應該選購Socket 370的板本,不然沒不到CPU來裝的話也是白搭。 不過現在沒有人在用Slot的主機板了,千萬不要再買這種產品了!

南北橋晶片組決定了你這張主機板能跑多快以及能支援什麼規格。南北橋晶片是兩塊晶片,北橋控制了 FSB(Front Side Bus,前置匯流排)的速度,AGP及PCI的控制,SDRAM的支援等等,而南橋則是支援了 電源管理、輸出入控制、IDE及硬體監控等等,各家廠商的晶片組支援的功能大同小異,在Socket 7的主 機板上較常見的北橋晶片有VIA MVP3、VIA MVP4、ALI M1542等等,而在Socket 370與Slot 1上較常見到 的北橋晶片是VIA Apollo PRO133A、Intel 815系列、Intel BX等等,Slot A上則是VIA KX133、AMD 750/751 等等,Socket A的主機板現在有VIA KT133/KT133A/KT266/KT266A/KT333/KT400/KT400A、AMD 760/761/762、 SIS 730/730S/745/746FX及ALI等晶片組。但是現在效能的測試上比較佔優勢的產品則是nvidia的NForce2, 分為SPP與IGP兩種,IGP是指內建顯示,等級約是GeForce 4 MX440等級的。

南橋晶片是我們所謂支不支援UDMA66/100/133的關鍵,若是南橋支援的話,就不用再額外多接一顆擴充卡。 南北橋晶片不必是同一家廠商的產品,有些主機板就是以北橋AMD 761搭配南橋VIA 686B,這是為了「各取所長」, 既然VIA 686B支援的東西比較多,腳位又能和AMD 761相容,為什麼要裝支援比較少的AMD南橋?

為了讓大家了解什麼是南北橋晶片組,米克畫了一張圖:

Intel的晶片組捨棄了南北橋的架構,而以一種叫MCH及ICH的架構取代,其中MCH掌 管的工作類似北橋,而ICH的工作則類似南橋。由南橋晶片的版本或ICH的版本我們可以知道是否支援UDMA100。

VIA的產品Apollo PRO266/KT266支援DDR SDRAM,而且它在南北橋之間的架構有了改變,就是設計了一種叫V-Link 的架構,可以讓南北橋之間的傳輸速率拉高為266MB/s。在Socket A陣營中,AMD 760晶片組與ALI Magic晶片 組也支援最新的DDR SDRAM,但是AMD 760晶片組不支援168Pin SDRAM,只能安裝DDR SDRAM。

SIS的新晶片組SIS730則是沒有南北橋之分,他們把這兩個晶片整合為單晶片,可以讓南北橋之間的溝通提升到1GB/s的 速度,他也支援DDR SDRAM,在許多的評比中都拿下不錯的成績。

nvidia的Nforce 2則是實作出「雙通道記憶體」,也就是說,當一根DDR 333 的記憶體以單通道運作時,效 能就如果以往的算法:333MHz*64bit/8=2.664GB,若是以雙通道來運作,則是2.664GB*2=5.3GB,對效能可以 有效的再上一級。

什麼是「三合一主機板」?三合一主機板指的是主機板整合了音效、顯示與網路功能,若你對聲音的要求度不高, 可以考慮這種產品。有的主機板會在板上額外安裝一顆音效晶片,這種音效晶片的品質還算不錯, 是個省錢的方法。部份高階的主機會會內建網路卡及SCSI,如果你有這方面 的需求,可以購買這種產品,省卻購買網路卡及SCSI卡的麻煩,也較便宜。不過通常三合一主機板的顯示功能的 效能都比較爛一點,因為顯示卡不斷推陳出新,然而主機板卻很少在改朝換代,所以在買內建顯示的主機板時, 最好能買有提供AGP插槽的,這樣子以後要昇級比較方便。內建的東西是很難再昇級的,一定要有這種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