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簡介

李美文 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林國芳 世新大學數媒系專任教授
江宗鴻 國家文藝基金會 執行長
黃雅玲 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院長
吳懷宣 文藻外語學院副教授
范國光 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副教授
賴淑玲 嶺東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Hank Itwin Kittel
Artistic Head of Decoration at Theater Artistic Head of Theater Erfurt.
Patrice mugnier 巴黎第八大學與法國國立高等藝術學院
Kuei Yu Ho 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多媒體實驗室即時影像小組(ITR)負責人
林珮淳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專任教授/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劉家伶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王溪泉 中山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
林婉千 政治大學、台北教育大學講師
于善敏 國立中山大學講師
李怡瑾 中山大學劇藝系助理教授
王以亮 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
李怡賡 中山大學劇藝系講師
蔡秀錦 中山大學劇藝系副教授
陳尚盈
中山大學劇藝系副教授
鄭家宜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
呂弘暉 中山大學劇藝系助理教授

 

黃惠玲 雲科大應外系副教授兼主任所長

 


 

李美文
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簡歷
現職:

  •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 專題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0/8-1996/05 Doctor of Musical Arts,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J
  • 1985/8-1987/05 Master of Music,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ampa, FL
  • 1983/9-1984/1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
  • 1977/9-1982/06 文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經歷:

  • 2009/8迄今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 2009/8迄今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系主任
  • 2005/8-2009/7 國立中山大學藝文中心主任
  • 2001/8-2004/7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系主任
  • 2001/2迄今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 1996/8-2001/1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
  • 1993/8-1996/6 Instructor, Rutgers Community Music Program 
  • 1985/8-1987/6 Teaching Assistant,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 1981/8-1983/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助教

 

 

 


 

 

林國芳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專任教授
信箱:link000f@ms35.hinet.net

簡歷
學歷

  • 法國國家高等藝術學位、法國國家高等造型藝術學位
  • 現職 世新大學教授  台藝大兼任教授
  •  
  • 專業課程授課有美學、藝術哲學、悲劇美學、藝術理論與創作研究、複合媒材裝置藝術研究、創作理論與方法、文創產業與文化研究、科技藝術美學、跨領域藝術等
  •  
  • 從事公共藝術、美術館展演活動、文創產業與文化研究、藝術理論與創作研究、傳播藝術與造型藝術研究、複合媒材與多媒體創作創作研究。
  •  
  • 曾歷兼任文化、台大、實踐、華梵、台藝大等大學,及客座教授於南開。經歷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系主任,並曾專任教授於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公共關係與廣告學系、通識中心,及擔任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籌備主任籌設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等;現為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專任教授。
  •  
  • 曾叁與國內外文創產業與文化研究、數位藝術研討會、競賽、座談會與論壇等,作品典藏於國內外重要美術館。

 

 

 

 


 

 

江宗鴻
國家文藝基金會 執行長

簡歷
資歷:
現正籌設創辦 華人文化藝術聯盟
歷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公共網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階梯生涯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台灣省政府教育網路中心主任、淡水鎮公所行銷傳播顧問、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藝企合作顧問、文建會顧問。
特殊榮耀與獎項
1988年  台灣區音樂比賽聲樂組優勝
1989年  第一屆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優勝演唱家
1994年  創作編導「鋼鐵豐年祭」,獲選文建會優良創作劇本
2001年  榮獲教育部頒發社教有功個人獎
2006年  榮獲台北教育大學傑出校友
2006年  國家政策網路智庫網站,榮獲法制再造工作圈入選獎
2007年  榮獲新聞局頒發公用頻道節目優等獎
2007年  經營益學網10年,榮獲得新聞局第一屆數位出版金鼎獎最佳公益數位媒體獎

 

 

 


 

 

黃雅玲
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院長

簡歷
專長
立體影像設計、設計史、插畫、高科技藝術導論。
學歷
美國Lindenwood College藝術碩士(1995)
主要經歷
2001年至今,全像立體影像實驗室主持人
2003年,接受美國Shearwater Foundation與崑山科技大學補助到德國媒體藝術學院全像實驗室參與Artist-in-Residence 計畫。
2008年,所主持之全像實驗室獲得美國Computer Graphic World雜誌評選為全球五大全像學術實驗室之ㄧ。
2008-2011年,文建會藝文產業創新育成中心計劃主持人暨中心主任。
主要國科會計劃:《由構圖方向來探討立體影像之視覺設計之表現》、《構圖方向與立體影像深度知覺關係探討》、《多義空間中立體深度視覺之研究》、《Study the Stereo-imag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Future Trend from Spatial Image》、《Study of the Z-axis angle for the arrow sign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lenticules stereo-image system》、《光柵屏立體影像運用於箭頭指示符號之空間辨識研究》等。
策展經歷
2010年《好漢玩字節,漢動未來館策展與參展》
2010年《高雄好漢玩字節-南京展策展與參展》
2011年《時光之河與合,屏東美術館館慶光影互動展》

 

 

 


 

 

吳懷宣
文藻外語學院專任副教授

簡歷
現職:

  • 08~文藻外語學院 創意藝術產業研究所 傳播藝術系專任副教授
  • 08~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學歷:

  • 2003   哲學博士 加拿大 西蒙菲莎大學教育學院 藝術哲學
  •  (Ph.D.,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Canada)
  • 1992  藝術碩士 美國 芝加哥藝術學院 藝術創作 (MFA,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USA)
  • 1987     建築學士 台灣東海大學建築系

 

 

 


 

 

范國光
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簡歷
學歷:
國立中山大學博士
經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系專任副教授
嶺東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研究興趣:
遊戲設計與研究、跨文化研究、科技研究、媒體研究
期刊論文:

  • K. K. Fan and C. H. Lien, Robust stabilizability via linear control contro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systems with mutiple time delays and input nonlinearity, Bulletin of Yung-T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ommence, Vol. 1, No. 2, Pingtong, 2000.
  • J. D. Chen, C. H. Lien ,K. K. Fan and J. S. Cheng,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neutral time-delays systems,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36, pp. 1897-1898, 2000. (SCI)
  • J. D. Chen, C. H. Lien, K. K. Fan and J. H. Chou, Criteria for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a class of neutral systems via a LMI approach, IEE Proceedings-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 148, No. 6, pp. 442-447, 2002. (SCI)
  • K. K. Fan, C. H. Lien and J. G. Hsieh, Asymptotic stability for a class of neutral systems with discrete and distributed time delays,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 114, pp. 705-716, 2002. (SCI)
  • K. K. Fan, C. H. Lien and J. G. Hsieh,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neutral time-delay systems via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approac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Vol. 273, pp. 580-589, 2002. (SCI)
  • J. M. Kuo, C. H. Lien, K. K. Fan and J. G. Hsieh, Delay-independent observer-based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eutral systems, ASME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vol. 126, pp. 890-898, 2004. (SCI)
  • K. K. Fan, The Use of Modern Aphrodisia: How to Play Video Gam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Media Design, Yun Ling, Jan.. 2010. (to appear)

研討會論文:
人文設計類

  • 范國光 潘進儒, 遊戲與我:如何打造電玩與我, 2009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n Outlying Islands, Kinmen, May 22-24, 2009.
  • 黃彥萍 范國光, 數位動畫「秒速五公分」的電影美學風格, 2009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n Outlying Islands, Kinmen, May 22-24, 2009.
  • 曾怡誠 范國光, 符號社會中的真實與虛幻:分析《攻殼機動隊》與《攻殼機動隊2:Innocence》, 2009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n Outlying Islands, Kinmen, May 22-24, 2009.
  • 陳靜瑩 范國光, 宮崎駿動畫「霍爾的移動城堡」之研究, 2009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n Outlying Islands, Kinmen, May 22-24, 2009.
  • K. K. Fan, A Homage to Western Aesthetics- the Nude and th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2009 ASBDA, Korea, Aug. 20-22, 2009.
  • 范國光, 設計物的展現:科技的物體系, 2009亞洲基礎教育論壇, 亞洲大學, 台中縣, 2009年12月5日。
  • 黃彥萍 范國光, 森林裡的秘密: 從Johan Huizinga的遊戲理論看《陰森林》的遊戲因子,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a Design Conference 2009, Yun Ling, Dec. 2-3, 2009.
  • 曾怡誠 范國光,將胡青佳的遊戲理論應用在分析戰爭型動畫電影,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a Design Conference 2009, Yun Ling, Dec. 2-3, 2009.
  • 施弘毅、范國光,資訊視覺化應用於3D電腦動畫軟體檔案分類管理,2010資訊管理及多媒體應用研討會,苗栗,2010年.
  • 施弘毅、范國光,遊戲理論應用與分析: 以即時通訊軟體MSN 為例,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CNTE2010),新竹,2010年.
  • .詹佳軒、范國光, 社交網路服務網站整合網頁遊戲分析探討-以臉書Facebook開心農場為例2010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n Outlying Islands, PingTung, May 28-29, 2010.

 

 

 


 

 

賴淑玲
亞洲大學設計學院專任教授兼院長

簡歷
賴淑玲院長是國內知名的數位媒體設計學者,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媒體設計科技教育博士,現任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講座教授兼創意設計學院院長、台灣數位媒體設計學會理事長。

賴院長具有豐富的教學、研究及行政經驗,對於數位影音、多媒體設計等學術研究與創作推廣不遺餘力,連續四年榮獲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的整合型計畫,並擔任總計畫及子計畫主持人。曾任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創系主任、設計學院創院院長、設計學院講座教授,任內更爭取到校外專案計畫高達1億4000萬元。
賴院長連續兩年獲頒教育部「技職之光」,並曾擔任教育部設計群師資培育課程召集人、教育部設計群高職課綱召集人、教育部留學獎學金評審及數媒組召集人、教育部改大訪視委員、高教設計類群評鑑委員、科大設計學院及系評鑑委員等。賴院長還曾擔任國家設計獎、金點獎、經濟部優良設計產品獎、時報廣告金犢獎、金手指網路獎、時報廣告金像獎等專業評審。

賴院長至亞洲任教之後,將以其豐富的經驗,在陳俊宏院長奠定的卓越基礎上,除增設時尚設計學系外,將逐年增設碩士與博士班,並將致力國際交流及國際競賽,還將加強產學合作、創作展演、專利及證照輔導等,期望亞大成為中台灣培育創意設計人才的重鎮。

 

 

 

 


 

 

Mr. Hank Irwin Kittel  (德國)
Stage and costume designer
(Artistic Head of Decoration at Theater 
Artistic Head of Theater Erfurt.)

簡歷
H.I.Kittel studied Arts at the State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Karlsruhe, where he finished his studies as master student.
He began his career as a painter and installation artist, showing his work successfully in several countries.
In 1989, after the fall of the iron curtain, he went to Berlin, where he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performing arts and gained his first experiences as stage and costume designer.
Soon he was asked to design sets for operas, speaking theatre and ballet in Düsseldorf, Leipzig, Dortmund and other municipal theatres.
2001 he was engaged as Artistic Head of Decoration at Theater Giessen, two years later in the same position at Theater Erfurt.
Beside this work, he is guesting as stage and costume designer in Amsterdam, Bratislava, Lisbon, Riga and other European cities.

Name des Vortrags:

The acting set.
Stage design and its
possibilities of showing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n stage.

 

 

 

 


 

Mr. Patrice mugnier(法國)
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
多媒體實驗室即時影像小組(ITR)負責人

簡歷:
帕特里斯.慕尼葉為法國數位藝術家及多媒體影片導演,其創作與研究領域為視覺影像創造及其數位操控界面研發。影像及互動裝置作品廣見於法國電視台、亞洲MTV台、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法國工業與科學館等,並曾獲得奧地利林茲數位藝術節數位動畫視覺效果獎。
曾任教於法國知名影像與動畫學校Gobelins及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現為該校數位研究中心EnsadLab即時影像研究小組ITR主持人、Newbrain Media Design與Active Creative Design創辦人、2009年法國E-magiciens數位藝術節策展人。
獲邀參與法國Laval數位沙龍展、巴黎影音節、台灣當代美術館「詩人一百」、高雄「好漢玩字節」、台北上海雙城藝術週、巴黎安亙湖數位藝術節、巴黎國際聲像節等展出表演。

 

個人網站:www.videofolio.net/
ACD網站:www.activecreativedesign.com
Newbrain Media Design網站:http://www.nb-mediadesign.com/
EnsadLab ITR網站:http://itr.ensad.fr/

 

 

 


 

Miss. Kuei Yu HO
任教於巴黎OGFDI時尚與設計學院
兼數位藝術家與設計師

簡歷:
旅法藝術家設計師何桂育,法國國立高等造形藝術碩士文憑(DNSEP)與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碩士後研究文憑,曾任該校數位研究中心EnsadLab研究人員。
Active Creative Design創辦人之一,目前任教於巴黎OGFDI時尚設計學院。其藝術創作方向為數位藝術領域的新表現形式所引起參觀者的感知與媒材的革新開發與利用,作品常於法國與台灣展出。
曾任職於姚仁恭先生所主持的大公照明設計顧問公司與德國柏林德立行銷策劃與設計顧問公司(Triad),旅德時期參與的德國郵政DHL波昻展示中心一案更曾獲得德國設計大奬,也是從此時期,她開始往數位設計領域發展。 雅砌雜誌Paris Blog專欄作家,並不定期為國內雜誌期刊撰寫有關歐洲藝文設計相關新聞,曾出版《婊子日記》(布克文化)與《柏林玩設計》(時報出版)。 獲邀參與法國Laval數位沙龍展、巴黎影音節、台灣當代美術館「詩人一百」、高雄「好漢玩字節」、台北上海雙城藝術週、巴黎安亙湖數位藝術節、巴黎國際聲像節等展出表演。

 

部落格:巴黎不打烊salonho.blogspot.com/
ACD網站:www.activecreativedesign.com

 

 

 

 


 

林珮淳 Lin, Pey Chwen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專任教授
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http://ma.ntua.edu.tw/labs/dalab/dal/peychwen-photo5.png

簡歷
林珮淳獲有澳大利亞國立沃隆岡大學藝術創作博士。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專任教授暨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林珮淳教授曾擔任國內外數位藝術研討會、競賽、座談會與論壇等之評審與貴賓,如國美館兩屆國際數位大展”漫遊者”及”快感”與 One dot Zero 國際影像研究會座談貴賓;台北國際數位藝術節評審及座談會主持人;大墩獎數位藝術類評審召集人;KT科技與藝術獎互動類評審;上海國際電子藝術節及國內外各大專院校專題講座,及主辦2007「“Boom!”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Boom! An Interplay of Fast and Frozen Permutation in New Media)」新媒體藝術展覽。
2006年曾帶領實驗室成員參加澳洲國家國立大學「新媒體藝術工作營」;2007年參展第一屆上海電子藝術節;2008年參展美國紐約Crossing Art 藝術中心「Back to the Garden」展覽;2008年參展義大利404 國際電子藝術節;2008年受邀參加第二屆上海電子藝術節展覽及研討會;2009年參展第四屆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2009年受邀英國De Montfort University、Loughborough University等大學學術交流;2009年受邀至九洲大學進行學術交流;2009年參訪日本ICC數位藝術中心;2009年參訪日本橫濱SIGGRAPH ASIA;2010年參展第五屆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2010年參展「台北上海雙城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暨學術交流;2010年參展江蘇南京「台灣創意七彩大舞台」;2010年參展西安「第五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 。
林珮淳教授所主持的「數位藝術實驗室」於2001年成立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 (2011年將改名為新媒體藝術所),企圖整合校內外資源,以課程、展覽、表演、工作坊、研討會、國際交流與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投入數位藝術的研究與實 驗創作,透過多元的數位媒材與手法如電腦動畫、錄像藝術、互動裝置藝術、網路藝術、新媒體公共藝術、互動多媒體舞蹈之跨領域創作等進行實驗創作,提出具時 代性的數位美學與創作觀,成為台灣數位藝術領域重要的實驗室之一,本實驗室的成就也收錄於葉謹睿的「數位藝術美學」一書。
作品除了對外展演外,也獲得國內 外眾多的獎項如台北獎、台北數位藝術獎、大墩獎、KT獎以、404電子藝術節、上海電子藝術節、好漢玩字藝術節、台北上海文創博覽會、英國 D&AD學生國際大獎、法國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及美國Siggraph展等。尤其難得的是陳韻如的跨領域創作〈非墨之舞〉獲選2009年「法國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之評審團特別獎,以及李佩玲的〈異化城市--手機篇〉於隔一年又獲選進入2010「法國安亙湖國際數位藝術節」,這是本實驗室極高的國際創作成就。2010年由林珮淳老師帶領團隊創作〈Nexus關聯〉互動多媒體跨領域表演創作,榮獲文建會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百萬補助以及入圍第十二屆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

 

 


 

劉家伶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簡歷

  • 劉家伶為擁有歐美雙博士學位的音樂人才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音樂藝術博士(2007)與德國國立柏林高等音樂院鋼琴演奏博士(2002)。
  • 深受歐美兩國文化薰陶,劉家伶的演奏足跡遍佈歐美亞三大洲,包括美國、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瑞士、波蘭、泰國等。先後以獨奏家身分與美國紐約曼哈頓室內樂團(Manhattan Chamber Orchestra 2007),奧地利維也納樂團(Wiener Residenz Orchester 2007),德國柏林交響樂團(Berliner Symphoniker 2002),德國希德斯漢姆交響樂團(Orchester des Stadttheaters Hildesheim 2002),美國UCLA交響樂團(2006),台灣普羅藝術家樂團(2003),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2009)合作演出鋼琴協奏曲,其中八項學術活動,分別由國內外著名的演出團體或學術機構所贊助。
  • 劉家伶曾於2006年贏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協奏曲比賽首獎,並獲頒UCLA音樂系獎學金(Graduate Division Award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葛路克獎學金(Gluck Fellows Award)、與斐德曼基金會獎學金(Mimi Alpert Feldman Scholarship Award )。
  • 劉家伶國際演出經驗豐富,曾受邀於美國大使館演出(2001),並於國際知名的演奏廳舉辦個人獨奏會,包括著名的德國「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柏林卡拉揚音樂廳、美國洛杉磯荀白克演奏廳等。2000年更代表主辦國德國,於德國漢諾威舉辦的「2000年萬國博覽會」(2000 EXPO)中,擔任文化藝術展演活動的專任鋼琴藝術歌曲伴奏。(2008)曾受邀擔任泰國第四屆國際作曲節的駐地音樂家,於Burphara大學演奏現代音樂,並舉辦講習會與大師研習班。
  • 劉家伶同時致力於教學與推動現代音樂,每年獨奏會必定演出現代音樂作品。先後任教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與台南科技大學,目前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教授數位音樂。現階段的兩大研究重心,分別為演奏實務與由音樂啟發的跨領域研究,例如數位媒體設計,音樂造形設計、音樂與設計的聯想方法、音樂視覺化,以及音樂治療等。目前除了以演奏家的身分持續活躍於國內外舞台,同時並積極以音樂跨領域研究學者的身分,參與國際研討會,例如於法國巴黎舉行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ansei Engineering and Emotion (KEER 2010)與澳洲雪梨的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Education (ConnectED 2010)。到目前為止,已於國內外發表七篇研討會論文。

 

 


 

 

王溪泉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

簡歷
現職: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助理教授
經歷:

  • 從事電視廣告配樂及全方位音樂工作達16年,作品豐富生動,為台灣廣告配樂界優秀作曲家及錄音工程師之一,曾由文建會甄選通過派赴美國,於紐約大學研習數位音樂之應用。2004成立歐開合唱團,旋即贏得台灣重唱大賽人聲樂團組及國家盃現代A Cappella歌唱大賽社會組雙料冠軍,並獲最佳主唱、最佳舞台呈現及漢聲獎等多項大獎。2005年7月赴奧地利參加“Ward Swingle Award”現代 A Cappella大賽,榮獲季軍。2010 成立moment singers  榮獲新加坡與台灣A Cappella大賽冠軍

得獎演出紀錄:

  • 2001製作統籌之文建會”咱的囝仔咱的歌”兒歌互動光碟,榮獲第一屆「優良政府出版品獎」
  • 2003獲「最佳兒童廣播節目金鐘獎」
  • 2003入圍「我喜歡你陪我唱兒歌」專輯,金曲獎最佳歌詞
  • 2003錄音作品客家歌手黃翠芳「新的事情會發生」專輯,入圍兩項金曲獎最佳客語女歌手及最佳客語專輯製作
  • 2004年10月贏得台灣重唱大賽人聲樂團組冠軍,並獲最佳主唱、最佳舞台呈現及漢聲獎等多項大獎。
  • 2004年10月贏得國家盃現代A Cappella歌唱大賽社會組冠軍, 並獲最佳主唱。
  • 2004年11月於荷蘭的合唱藝術節中演出。
  • 2005年7月赴奧地利參加“Ward Swingle Award” 國際 A Cappella大賽,榮獲季軍。
  • 2005年7月於維也納、米蘭、羅馬等地舉行5場巡迴音樂會,多位當地音樂院教授及廣播報紙媒體、樂評對歐開聲音之和諧、飽滿激賞不已,深獲各界好評。
  • 2005年9月首開國內先例,為新聞節目錄製A Cappella片頭、片尾音樂(東森)。
  • 2007年受邀於匈牙利、韓國等地之合唱藝術節中演出。受著名的維也納大師班(Guenther Theuring主持) 之邀擔任示範團隊。
  • 2007年7月再次代表台灣赴奧地利參加“Ward Swingle Award”國際A Cappella大賽, 於Jazz組9支國際隊伍中勇奪季軍。
  • 2007年8月受邀於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交大EMBA、中歐EMBA、復旦大學…及多所中學巡迴演出,佳評如潮。
  • 2010 成立moment singers  榮獲新加坡與台灣A Cappella大賽冠軍
  •  

 

 


 

 

林琬千
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講師

簡歷

  • 林琬千  高雄市人,1997年取得德國杜賽道夫音樂學院鋼琴碩士學位,1998年進入科隆音樂學院深造,專攻理論作曲及演奏。
  • 2000年回國,任教於多所大學教授通識課程,於2002年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於十方樂集演出,2003三月舉行獨奏會。近來致力於即興創作演出,試圖與劇場及舞蹈作跨界的組合,於2003年11/1,11/2於台北藝術大學即興演出『星軌』,並於演出之後獲得舞蹈系邀請為伴奏老師。
  • 2006年組成愛因思跨領域創作坊,取德文「eins」(一)之音譯為理念,將音樂、戲劇、舞蹈及多媒體等不同表演藝術媒介,以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揉合為一體,發展出一個絕對跨領域並且不設限形式或主題的表演作品。分別於2005年至2006年間在台灣地區巡迴演出書寫,似水若花,並於2006年獲雲林縣文化局委託創作花鼓之外。
  • 2007於南海藝廊製作[牧羊人與小鴿子]跨領域創作展演
  • 2009國立政治大學創意實驗室演出跨媒體音樂劇場opuswawa。

作品 ---- 發表文章、演講、參與藝術節、展演製作
發表文章

  • 表演藝術雜誌  178期/2007年10月號/ 現代音樂與歌仔,做伙找到最合理的存在--評李泰祥《情.奔》演出評論Reviews
  • 表演藝術雜誌 189期/2008年9月號 /柏林愛樂積極跨界 維也納愛樂新血上路特別企畫Feature/國內外交響樂團 新樂季大觀
  • 表演藝術雜誌 1902008年十月號/打破傳統框限 顛覆推翻又跨界,兩廳院特別企畫Feature of NTCH/當代歌劇.《黑鬚馬偕》
  • 表演藝術雜誌 191期/2008年11月號/東方歌劇開拓者——譚盾,兩廳院特別企畫Feature of NTCH/當代歌劇.《黑鬚馬偕》

演講

  • 2007 /07/31 沒有五線譜的鋼琴課本   功學社復興店  演講

參與藝術節

  • 2008   由韓國nottel劇場贊助,前往nottel劇場參與製作,擔任駐村藝術家
  • 2007/8  由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補助赴義大利波隆納省參加藝術節
  • 2007/5  由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補助赴羅馬尼亞參加藝術節
  • 2006/3  由台北市文化局補助,德國慕尼黑藝術協會邀請,參加[藝術沃土基          金會]所舉辦之藝術節

展演製作

  • 2009/10  opuswawa  國立政治大學創意實驗室,山居學習中心
  • 2007/12   牧羊人與小鴿子跨領域創作坊創作展演
  • 2006/12 花鼓之外  雲林百老匯 委託愛因斯跨領域創作坊創作演出
  • 2006/11/4 長流藝術中心 紐西蘭藝術家聯展開幕 即興演出
  • 2006-08-26 ~ 2006-08-27 書寫II   愛因斯跨領域創作坊創團演出
  • 2006/5/4(四)19:00 「似水若花」
  • 音樂創作演出   中正大學活動中心2樓演藝廳
  • 2006/3成立愛因斯跨領域創作坊 
  • 2005/11月【書寫】--光影‧舞蹈與音樂的對話
  • 2003/12/ 新寶島視障者劇團演出配樂。
  • 2003/11/1-2『星軌』台北藝術大學
  • 由江之翠劇場樂師陳佳雯、溫明儀及旅德音樂家林琬千共同合作現場演出
  • 2003/03/28 於十方樂集舉辦獨奏會
  • 2002/1/19十方樂集室內樂演奏會
  • 1999 10.31 參加德國北萊茵邦地區音樂學院聯合舉行的921賑災音樂會。

Resume
Lin, Wan.Qian 林琬千 Taiwan Taipei
received in 1997 a Master’s degree in piano education from the Robert Schuman Hochschule Dusseldorf in Germany, before moving to study in composition at Hochschule fur Musik Koln .
After a chamber music performance sponsored by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in 2002; a piano recital at National C.K.S. Cultural Centre Taipei in 2003; and a parti cipation in 2005 Taipei Arts Festival: Avant.garde Orient, she was invited bysome theatres as the composer of stage music and began to work with some variant disciplinal artists.
In 2006,EINS INTEGRATED ARTS was founded by Lin Wan.Qian with a computer multimedia artist and a dancer, the principle art works involved in visual arts,performing arts and electronic arts, which includ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drama 花鼓之外> ,<Write 書寫> ,sponsored by government. EINS invited in 2007 some young native, american and russian artists to work on an integrade arts project, includes musical and dance performance, installation art, computer media art and paintings, which took place during one month at Nanhai Gallery,Taipei.

 

 

 


 

 

于善敏
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講師

簡歷
學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 表演組 碩士
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合唱指揮/聲樂 碩士
美國西敏合唱音樂學院聲樂表演 學士
經歷:

  • 跨足音樂與戲劇領域,擁有劇場表演碩士、合唱指揮/聲樂雙碩士。曾長期旅居紐約,與華裔音樂家Fred Ho合作多部外百老匯歌舞劇,並在The Next Wave Festival等重要藝術節演出。紐約時報評其音樂劇演出《The New Adventure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唱出古典聲樂技巧與純熟爵士樂唱腔曲風!
  • 回國定居後開始從事劇場與音樂創作和教學工作,現任教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專任講師,台南室內合唱團、澎湖文化局合唱團等指揮暨藝術總監。2009年帶領台南室內合唱團參與美國愛達荷國際合唱節深獲讚譽,2007年更贏得韓國釜山國際合唱比賽季軍,近年對合唱藝術的表演或教學與推廣上不遺餘力,在國際舞台上更是全球藝術節比賽常勝指揮家。
  • 除了在音樂上的傑出表現外,近期對表演藝術的熱情更多投射在劇場與音樂結合的作品甚多如:2009挑戰自己表演與創作的高難度,編、導、演獨角戲《自由行》在台北演出深獲各界好評,導演台北愛樂音樂劇製作《小飛俠彼得潘》、導演指導中山劇藝音樂劇製作《金牌製作人》《髮膠明星夢》《吉屋出租》、台藝大戲劇系畢業製作《08,沒錢/絕不付帳》、導演台師大歌劇製作《糖果屋》、2008文化局《愛、和平、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節目主持人、助理導演兩廳院《歌劇風華》、指揮台北YMCA合唱團與真理大學管弦樂團《彌賽亞》、導演指導交大外文戲劇《八美圖》《小鎮》、中山大學《吉屋出租》及台灣藝術大學《西城故事》等、指揮音樂劇《拜訪森林》,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歌劇《唐喬凡尼》及《魔笛》合唱指導與助理導演,並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演出爵士歌劇,並希望未來能一直為音樂與戲劇做最好溝通者。

 

 


 

李怡瑾
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專任助理教授

簡歷

  • 最高學歷: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美學暨藝術技術科學院戲劇學博士

經歷:

  • 巴黎第八大學戲劇系主辦之「歐洲暑期大學」客座教學教師(2007)
  •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l'Universite Paris 8 Vicennes-Saint-Denis)短期客座教學講師(2005)
  • 美國布朗大學(University Brown)短期客座教學講師(2000)
  • 巴黎北方人文科學中心之「民族戲曲學研究中心」駐外助理研究員(2003)
  • 法國國立社會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駐外兼任)(2004)

專長:臺灣傳統戲曲、高行健戲劇、現代戲劇理論、大眾傳播與民俗藝術
研究及專長領域:

  • 臺灣傳統戲曲、高行健戲劇、現代戲劇理論、大眾傳播與民俗藝術

著作及學術活動:
u專書及文章:

  • 李怡瑾(2009待出版),比較戲劇—台灣現代與傳統的戲劇創編個例及其劇場藝術,台北:文津出版社。
  • 李怡瑾(2009待出版),舞蹈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 李湘琳、段逸茜、鄭曜昌、黃紹維等編,終身學習光碟系列:三國豫言--臉譜眾生相,高雄:國立國光劇團。

u期刊:

  • 李怡瑾(2008)。97年度台南市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簡析府城戲劇類表演藝術的創作現況。收於《台南市文化觀光處「97年度表演藝術類優良扶植團隊徵選計畫──戲劇類」。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 李怡瑾(2008)。不僅是「劇本」而已的「戲」,更應該是「劇」──給2008年府城文學獎劇本類創作者們的巧思找出「戲感」的建議與感言。收於第14屆「府城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頁 282-293。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
  • 李怡瑾(2008)。97年度台南市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簡析府城「戲劇類表演藝術」的創作現況。收於《台南市文化觀光處「97年度表演藝術類優良扶植團隊徵選計畫──戲劇類」評論。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u研討會論文:

  • 李怡瑾:〈當代戲曲在創新語境中對「傳統」的態度──論吳興國的《李爾在此》〉,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主辦「創新與蛻變--2009劇場藝術與文化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
  • 李怡瑾:〈自民間信仰活動演出中的傀儡戲,發展至今的南臺灣傀儡戲及其藝術的跨界現象──以「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為例〉,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中國文學系主辦「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The 5th International and the 10th National Conference in Ch’ing Dynasty Studies),2009年6月。
  • 李怡瑾:〈「跨文化」探索的現代戲曲──以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劇場」創作為依據〉,發表於:北京,中國戲曲學院主辦「2009年「京劇與現代中國社會──第三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
  • 李怡瑾(2009)。錦飛鳳《嘉禮迎春戲元宵》的劇場藝術。發表於:高雄縣政府文化處主辦「2009年「節慶策劃與經營」國際學術研討會」。收於論文集,頁 159-175。
  • 李怡瑾(2008)。南臺灣傳統戲曲數位化的視像呈現 ──簡析「南藝風華」中的「傳統戲曲」與族群文化特色。發表於「2008年「國家與族群」國際學術研討會(Perspectives on Migration, Nationhood, and Ethnicity)」。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王以亮
國立中山大學專任副教授

 

 

簡歷
學歷:
最高學歷: 國立米蘭藝術學院舞台藝術研究所碩士
經歷: 88年7月~迄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
86年8月~88年6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專任講師
84年8月~86年7月  大葉大學專任講師
專長領域 展演設計、公共藝術、油畫、彩墨、美學
學術獎勵及榮譽事蹟:
中興文藝獎章西畫獎
美國休士頓市藝術家榮譽市民
美國休士頓大學藝術貢獻獎
義大利波隆納市藝術家金獎
義大利倫巴區藍湖國際藝術展藝術家獎
台灣彩墨新人獎評審
著 作及學術活動 一、研討會論文
1.王以亮, 2007, 拓樸學在設計藝術的應用與探討, 2007義大利設計藝術國際研討會, 2007/03/25-29, 佛羅倫斯, pp.2-16.
2.王以亮, 2006, 台灣彩釉陶研究-以雲嘉南交趾陶為例, 2007義大利設計藝術國際研討會, 2006/02/13-18, 佛羅倫斯.
3.王以亮, 2002, 拓樸學概念空間傾向的藝術思潮,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當代藝術研討會, 2002/11/04, 雲林, pp. 9-18.
4.王以亮, 2002, 義大利前衛造型藝術Art Povera,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當代藝術研討會, 2002/11/04, 雲林, pp. 6-8.
二、專書及專書論文
1.王以亮, 2004, 92年文建會公共藝術年鑑, 台灣中部公共藝術之生成與傾向, 文建會. (ISBN:957-01-9277-1)
2.王以亮, 2004, 當代拓樸形態的舞台設計方法, 華文地區舞台美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 中國杭洲.
3.王以亮, 2003, 從傳統工藝到後現代藝術精神的探究, 國立歷史博物館. (ISBN:957-01-4798-9)
4.王以亮, 2003, 拓樸學的現象主義-王以亮創作專輯\油畫集‧彩墨集, 雲林縣文化局.
三、其他論著
1.王以亮, 2005, 設計美學與藝術美學, 政府採購導入設計美學研習會.
2.王以亮, 2005, 拓樸形態藝術創作原理.
3.王以亮, 2004, 當代拓樸形態的舞台設計方法, 華文地區舞台美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杭洲,中國舞台美術學會2004/9/5.
4.王以亮, 2003, 超現實現象詩, 台灣.
5.王以亮, 2003, 拓樸形態之展演, 台灣.
6.王以亮, 2002, 繪畫與舞台藝術-繪畫作品轉化成舞台空間之原理與方法.
7.王以亮, 2002, 戲劇發展史.
8.王以亮, 2002, 傳統戲劇史.
9.王以亮, 2002, 設計方法與舞台展演.
10.王以亮, 2002, 展演概論與舞台技術.
11.Wang.I-Liang, 2002, I Teatri-2 Lo spazio dello spettacolo dal teatro umanistico al teatro dell opera.
12.Wang.I-Liang, 2002, I Teater-1 Lo spazio dello spettacolo dal teatro umanistico al teatro dell opera.
13.王以亮, 1999, Laconcezione topologica nellarte cinese antica ela concezione topologica nellarte contemporanea.
14.王以亮, 1998, 拓樸學的空間藝術, 雲院書城出版.
15.王以亮, 1998, 王以亮油畫集, 台南縣文化中心出版.

 

 


 

李怡賡 LI YI-KENG
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專任講師

 

簡歷
學歷:
2010 - 2008

  •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專任講師
  • 台南藝術大學材質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展演紀錄]:

  • 2010 德國柏林 DMY 青年設計師聯展
  • 2010 中山大學 e-culture 哈瑪星數位網絡 國科會計畫
  • 2010 中山大學文學院 情境教室與數位攝影棚 – 空間設計與監造
  • 2010 中山大學音樂劇 拜訪森林 技術指導 - 逸仙館
  • 2009 中山大學歌劇 女人皆如此 技術指導 - 逸仙館
  • 2009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光之聖境] 聯展
  • 2009 嘉義鐵道藝術村國際藝術節 - [未來往事] 聯展
  • 2009 台灣文學館 詩人一百影音互動計畫
  • 2009 台北當代藝術館 實驗空間影音計畫
  • 2009 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金牌製作人]技術指導
  • 2009 中山大學逸仙館[女巫 - 希拉蕊進劇場]技術指導
  • 2008 台北數位媒體藝術中心 D聚頭 展場設計+互動裝置
  • 2008 台北當代藝術館小碎花不 - 展記錄片互動製作
  • 2008 公共電視兒童影展互動裝置展 - 敦南誠品與信義誠品展場設計
  • 2008 台北教育大學 校史室 -空間設計與監造
  • 2008 東吳大學新建音樂館互動式留名誌設計

 

 

 


 

 

蔡秀錦 (Hsiu-Chin Tsai)
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專任副教授

 

簡歷
蔡秀錦長期在德國及台北國家劇院等演出場所從事舞台、燈光及服裝設計,是兩岸三地少有的資深舞台工作者,除了深諳音樂、戲劇與美學,並具豐富的國內外劇場實務經驗外,並積極促進國際合作交流等工作;也是國內劇場的空間規劃及演出設備技術的委員與顧問,此外亦擔任政府與文化部會的公共工程委員,高等教育評鑑委員與國家文藝獎的評審等等。
學歷:

  • 奧地利格拉茲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藝術碩士
  • 奧地利格拉茲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舞台設計碩士
  • 奧地利格拉茲聯邦應用藝術專校藝術家文憑

專長
舞台、燈光及服裝設計,演出製作規劃,劇場空間與舞台設備,美術。
經歷

  • 現職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專任副教授
  •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副主任
  •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系主任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專任舞台及演出技術主管。
  •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兼任副教授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藝所兼任副教授

作品發表:
油畫作品入選法國巴黎秋季沙龍”Salon' d Automme”舞台、服裝與燈光設計作品發表於國內外有如:德國Dortmund劇院舞台設計,德國Giessen劇院、新加坡大劇院、台北國家劇院等製作演出的舞台、燈光與服裝設計。
設計
《丑角》舞台與服裝、《莎樂美》舞台與服裝、《三昧水懺》舞台、《鄉村騎士》舞台與服裝、、《蝴蝶夫人》舞台與服裝、《波希米亞人》舞台、《弄臣》舞台與服裝、 《微笑之國》舞台、服裝與燈光、《奧菲歐》舞台、《鄭成功》舞台、《阿依達》舞台、《杜蘭朵》舞台、《頑童驚夢》舞台、燈光與服裝、《卡門》舞台、《葛瑪蘭公主》舞台與燈光、《奧賽羅》舞台與燈光、《灰姑娘》舞台設計、《迪朵與安涅斯》舞台、燈光與服裝、《韓賽兒與葛蕾特》舞台、《飛翔的荷蘭人》舞台、服裝與特殊投影、音樂劇《拜訪森林》舞台設計等等。
導演:
《女巫希拉蕊進歌劇院》。

 

 


 

 

陳尚盈
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專任副教授

簡歷
學歷:

  •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藝術教育(藝術政策與管理)博士

經歷:

  • 現任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
  • 專長領域為文化政策、藝術教育、藝術行銷、藝術管理。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08-2009)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02-2006)
  • 國立中山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藝文組組長(2002-2004)
  • 美國艾克隆大學前台經理與票房經理(1996-1997)

 

 

 

 

 

 


 

鄭家宜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

簡歷
學歷:

  •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   (主修組織與策略,副修行銷)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管理組)

經歷

  •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

  • 組織與策略,行銷管理,服務行銷,風險管理與保險,金融服務業行銷管理

聯絡電話:(02)2882-4564轉2618
電子郵件:cycheng@mail.mcu.edu.tw

 

 

 

 


 

 

 

呂弘暉(Hung-Hui Lu)
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專任助理教授

簡歷
現職:

  •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經歷: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2010)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008-2009 )
  • 「南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2009-2010)

 

 

 


 

 

黃惠玲

簡歷
雲科大應外系副教授兼主任所長
美國克萊門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教育博士